欢迎访问陕西中医药大学审计处网站!
研究型审计是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审计处 作者:审计处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10-30 08:29:45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在审计项目计划、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等全过程各环节,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研究型审计的提出

2021622日,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署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发展规划》提出:创新审计理念,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和前瞻性。

20231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研究型审计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始终把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审计作为看家本领,走好研究型审计这一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5月,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提出做实研究型审计。强调要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2.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需要研究型审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重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审计摆在治国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围绕加强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制度、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审计机构和人员要深入研究审计所担负的新使命。

二是政治强审需要研究型审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审计监督的最大信心和最大底气。要研究什么是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把党中央意图和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保障党和国家的令行禁止。对内审来讲,除了监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经济方针外,也要监督决策层、管理层的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

三是质量强审需要研究型审计。2024年全国审计会议提出要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精准选择审计重点,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深度上要揭示重大突出问题,审计一个单位,就把这个单位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揭示出来。对内审来讲,除了揭示问题外,还要能够揭示重大和重要风险,发现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发挥增值作用。审计有责任把问题查准查实查透,以过硬的审计质量、厚重的审计成果,匹配特种部队称号。

四是科技强审需要研究型审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更新迭代速度快,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的融合也在不断增强。审计机构和人员,需持续开展学习研究,才能积极跟进技术进步,综合衡量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实现难度以及成本效益、实施周期等因素,持续推动内部审计向更高阶段的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3.研究型审计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研究政策和部署。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领域、区域和行业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和前瞻性;同时,要研究所在单位决策层、管理层的决策部署以及规划、计划等,精准把握审计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研究审计对象。深入研究审计对象、功能定位、主责主业、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改革方向和业务背景、重大风险和薄弱环节,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三是研究法规制度。深入研究法规制度,增强问题定性、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和审计意见建议的可行性。

四是研究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推动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研究如何提升专业能力,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精耕细作的专家型人才,还要研究如何提升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和逻辑严密、生动简炼的写作能力,不断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五是研究审计规律。深入研究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需要的各种审计制度、标准、模板体系,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智化水平。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